炒股在线配资 专家聚首湾区之心 共论未来城市建设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4-08-03 12:22    点击次数:59

  近日,“2023南沙未来城市建设研讨会”在广州南沙举行炒股在线配资,来自全国各地的规划、建设、交通等领域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组织机构和行业企业代表齐聚湾区之心,共论未来城市建设新模式。

  今年7月,南沙在省层面获批成为广东首个未来城市综合试点。南沙将按照“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光、未来城市”的理念,全面启动“未来城市”先行先试工作。此次研讨会也围绕这一理念,为南沙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推进未来城市建设贡献前沿视角和真知灼见。

  ●南方日报记者任燚通讯员黄伟雄

  未来城市,以人为本

  城市是承载人口、产业、空间、建筑、生态的“有机体”,其成长是发展理念的具现。未来城市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城市发展理念。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增效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进入城市转型发展、更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建设“下半场”,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研究要重点关注的。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杨清淦指出,城市的发展理念必须要具前瞻性,“城市工作要面向未来,要着眼未来的需求去解决当下的问题,否则未来我们将疲于应对当下工作埋下的隐患甚至暴露出来的显性问题,陷入恶性循环。”

  事实上,未来城市这一概念并不新鲜,也并非遥不可及。目前,国内外多个地方都在探索未来城市的模样。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林文棋表示,纽约、巴黎、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都提出了自己的未来规划,如纽约提出“建立一个强大且公平的城市”,巴黎提出“确保21世纪的全球吸引力”,北京提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这些给南沙提供了参考。

  他总结说,这些城市在谋划未来时,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人本、生态、科技。在他看来,核心问题是在全球的城市竞争里如何增强竞争力,“一是为什么人本关键?因为超大城市竞争中,人将是决定经济动能和综合能级的最重要因素。二是为何生态、绿色、韧性很重要?因为只有营造环境,吸引人进来,才能推动创新。三是靠什么实现?要靠科技手段,通过人、生态基底、科技的植入来提升空间价值和空间产出。”

  “当下即未来,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都是未来城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张晓明表示,当前以人工智能和数字空间技术为核心的相关第四代产业革命技术给未来城市提供了很大的遐想空间。

  张晓明以电影《疯狂动物城》中的城市建设为例,他认为电影中描绘出未来城市应有的模样——通过一个活力的中央区形成集约多元的空间,把一系列公共服务的功能和大广场结合在一起,同时还有轨道交通连接城区的各个组成部分。

  “《疯狂动物城》给我们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人的需求是永恒不变的,城市建设可能会随新技术做调整,但是人对生活的便利、舒适、安全这些需求始终是未来城市要满足的。”张晓明说。

  未来城市,交通先行

  多元、包容,整个场所空间非常人性化、舒适化,没有灰空间的割裂,随处可见都是我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场景,包括一体化的街道设置,这是未来城市应有的模样。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鹏认为,这意味着未来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不是割裂的,而是融合的。因此未来城市建设中,交通是关键一环,必须满足泛在、智慧、绿色、韧性、抗风险等普遍要求。

  未来交通对南沙未来城市建设为何重要?张晓明抛出两组数据:一方面目前南沙小汽车出行量达到62%,公共交通占比仅占13%,轨道站点15分钟生活圈只覆盖了13.2%的人口;另一方面,到2035年南沙向大湾区的出行量预计将比现在增加4.6倍,达到440万人次。“因此建设一个高品质、高吸引力,可以让我们在湾区之间进行无缝联系的公共交通系统对南沙非常重要。”

  湾区之心如何发力“交通之心”?

  聚焦硬联通,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孙元广表示,南沙未来的发展还是按照内聚成网、外拓通道的方式,抓紧对核心线路、人口和岗位的聚集,以站城融合的理念,打破蕉门水道和珠江阻隔,实现区内一体化和湾区一体化的发展,有序推动城市和轨道交通的融合。

  车于交通而言是绕不开的元素。未来之城如何与车“和谐共生”是值得思考的话题。

  GWP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Parking & Park联合创始人张国威介绍了团队设计的东莞市停车楼项目,该项目临近东莞市政府,建成之后在直播平台中有400多万的流量。项目之所以大火,除了在设计上使用东莞水乡设计理念之外,还首次把停车和很多功能业态交织在一起。“从数据来看,仅咖啡就已经能够支撑起整栋停车楼的开支,它带给我们一个新的认知:以往大家会认为停车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业态场景,但实际上它可以做到。”他说。

  未来城市,湾心探路

  今年7月,南沙在省层面获批成为广东首个未来城市综合试点。南沙将按照“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光、未来城市”的理念,全面启动“未来城市”先行先试工作,加快绿美生态及“百千万工程”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城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为各类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应用提供实证空间,打造智慧高效、绿色低碳、韧性安全、活力宜居、文化繁荣的未来之城。

  南沙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晓峰表示,目前,南沙紧扣省未来城市“1246”总体要求,积极先行先试,开展了一系列未来城市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将围绕“未来(住宅)社区、未来园区、未来公建、未来公园、未来基础设施”五大领域,按照2025年前、2035年前两个阶段,推进南沙未来城市建设实践,打造“未来广州”样板,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模式。

  现场,专家学者也结合自身经历探讨南沙未来城市综合试点的多种可能性。

  如何在南沙的“山、水、城、田、海”格局里打造未来之城?中国电建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建平认为,南沙应强化从大山乸到区政府、市民广场、黄山鲁以及大南山这样一条从山到城再到海的城市中轴线,“这既是一条文化轴线,也是一条生态轴线。”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建筑师胡展鸿期望南沙未来城市建设体现“新、美、型”,“新”是具有时代性,“美”是能够体现南沙的地域之美,能有山、水、城、田的格局特点,同时也要“型”,要有造型、时尚感。“南沙应当从城市形态、社区空间、道路街巷、建筑风貌、城市感知五方面切入,在不同维度上能体现岭南特色的感知元素,营造丰富的氛围。”

  围绕慢行系统的绿色通达,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政设计院总工程师董娜建议南沙打造休闲游戏的慢行网IP,把大山乸、黄山鲁森林公园、南沙大角山等统一统筹打造成“观山廊”,同时将35公里的海滨观光带示范打造为“观海廊”,实现山海相接,此外还要拉动南沙七大区块板块的组团形成联通型慢行道。

  聚焦南沙零碳社区建设,中建西南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国昊表示应注意社区完整性和近零碳特色的融合。“近零碳社区是现代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单元,每个人都是社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社区是离我们最近的低碳展示场景。低碳的基础是以人为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创造更丰富多元的生活场景,所以社区的完整性和近零碳一定要密切融合。”

  “超大城市的竞争最关键的是空间价值的提升。”林文棋认为应建立南沙空间评价体系,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监测反馈空间发展成效的决策服务闭环,持续地监测评估发展成效炒股在线配资,从而聚焦人、房、产、业等,从空间资产、空间供给、空间利用上提供科学的决策反馈。